好難不當兵?淺談我國徵兵與募兵的困境

圖片來源:Pixabay

近來國防部對民國83年以前之役男表示因兵源不足而仍須服役的決定,導致諸多役男聲請提前入伍,當然亦伴隨著政策跳票的諸多批評與責難,然而這個問題並非突然產生,以本人自身服役經驗來看,我是民國94年底入伍,至民國96年初退伍,歷時1年多,屬於役期相對短的役男(當然有扣除大學修軍訓的抵免),在服役期間因自身有承辦志願士兵招募的業務,然而成效實在相當有限,起碼在我服役期間約1年時(當時在基隆憲兵隊服役)約近一年的時間,整個憲兵隊招募的人數實際上幾乎為零,當時因為長官期待的因素下,我還商請朋友填寫報名表(當然之後沒人去報考就是),才能勉強應付每月的檢討會議。

 

首先,招募人員竟然要求義務役人士擔任就讓本人匪夷所思,我不正是不想當兵才來服義務役?如何讓一個本來沒有意願的役男說服他人來志願參加軍旅,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其次,志願役士兵的待遇並無法產生足夠的誘因,當然在現在平均薪資22K的現況下,可能入伍從軍或許不失為一個考量,但是如此前提下與募兵制所期待招募到量少質精的優秀軍事人員的目標是否契合?

 

再者,各軍種的招募無法統一,起碼我當時所承辦的時候,各軍種的招募就是各自為之,如此多頭馬車的方式似乎得以反推當時國防部並沒有一個具體的針對兵種、兵源以及任務需求的目標,導致只有單純要求各單位必須招募到特定人數而已。

 

最後,當時針對各單位募兵績效的標準並非明確,比如我當時請求朋友填寫報名表的人數似乎也列進單位成效(讓當時的隊長有記到嘉獎,但是下一任的隊長就......),然而事實上一定有相當多人最後並沒有真正入伍服役(起碼我的朋友沒有一個有入伍當志願役)

 

綜上,全募兵制並非全部不可行,只是在上層政策目標不明確以及基層單位執行欠缺具體方式的情況下,導致如今又回到兵源短缺的困境,自有其須要通盤檢討與改進的必要與急迫性。畢竟誠如古語所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相關新聞:若兵源不足 後年仍要徵兵